桂林:不安分的“理想主义者”
在律师事务所主任李祎眼里,他是“律所的核心人物”;在青年律师吴德亮心中,他是业务上的好老师,生活中的好大哥;相处了19年的老同事张忠林评价他有些“理想主义”。
他,是安徽明泉律师事务所律师桂林。
不安分的追梦人
桂林是他们那个年代典型的寒门学子。家境清贫的他通过自身努力,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
2004年,桂林又获得了安徽大学法律硕士学位。此后,他从法院辞职开始了专职律师工作。现在的他,是安徽明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宣城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团成员。
可这个外表平易近人的律师,骨子里却有着“不安分”的因子。2010年7月,桂林报名参加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远赴贵州关岭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工作。
主动放弃高收入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到贫困地区开展志愿服务,桂林的这一举动让身边人很诧异。“人生短暂,我想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在桂林看来,去边远地区做法律援助工作是件“光荣的事情”。
但就在桂林准备前往贵州时,他的父亲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他的同事张忠林对此评价说:“无论是当初辞去公职还是去贵州支援,他都不是为了名和利。对于他来说,律师是崇高的职业。”
走进关岭填补空白
桂林前往的关岭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位于贵州西南部,居住着汉、布依、苗等22个民族,全县30多万人,但没有一名专职律师。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关岭县当地老百姓的法制观念非常落后。因建水电站征地补偿问题,两个村民小组的村民抬着棺材堵在路上,阻挠水电站施工,双方对峙长达600多天。
接到任务后,桂林连夜编制了《法律宣传手册》,随同工作组到村寨挨家挨户发放,进行法制宣传。在此期间,某土地承包户的土地征用补偿款纠纷,在法院经过了4次诉讼,还没有解决,经过桂林调解,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在离开关岭的前几天,桂林又到村里“开荒户”代表家里劝导,开荒户代表最终表示不再去堵工,走司法程序维权。至此,该群体性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
在贵州的一年里,桂林共办理了41件法律援助案件,大都涉及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赢得了当事人和当地司法机关的普遍好评。他跑遍关岭县13个乡镇,接待咨询200多人次,代写各类法律文书40多份。
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
结束一年的法律援助工作,桂林回到了宣城??墒撬廊幻挥型枪笾菽切┬枰镏娜嗣?。
在关岭时,桂林结识了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小潘。当时小潘正在读高三,由于家庭困难,他打算辍学去打工。
桂林了解情况后,劝他安心读书,并承诺大学费用由他解决。小潘考上大学后,桂林积极为其筹集学费4万元。
现在,在桂林的带领和影响下,律所的同事纷纷热心公益活动。为此,安徽明泉律师事务所还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倡导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激励办法,将法律援助等公益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目前,安徽明泉律师事务所资助了宣城市3个贫困学生,为他们提供免费早餐。
在桂林看来,法律援助等公益活动,也是向社会群体宣扬一种法制的理念,“现在社会,律师需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得到公众的认同”。
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维护者
——记安徽众城高昕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静洁
特殊的时代记忆,让刘静洁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于1986年进入了律师行业,并从难度最大的刑事辩护开始。
执著维权 精细办案
在28年的职业生涯中,刘静洁办理了大量刑事、民事案件。同时,作为一名女律师,她对需要帮助的妇女儿童给予了极大的关怀。
女工王某因涉嫌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在该案二审时,刘静洁担任了她的辩护人。她通过分析认为,该案判决存在争议。于是,在王某十几年的申诉中,她一直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为了查明真相,刘静洁往返安徽省高院几十次,和办案法官探讨案情,并多次去王某所在公司调查。最后,在已封存库房的账本上,刘静洁发现仓库库存与当时认定王某贪污的账面不符,随后,她将此作为重要证据提交给了法院。
最终法院认定,原审判决认定王某贪污的证据不足,终审判决王某无罪。一桩历时20余年的冤案终于平反昭雪,该案也被安徽省女律师协会评为维护妇女权益十大案件之一。
为弱势群体“撑腰”送温暖
平时,刘静洁热衷公益,她认为“通过公益反馈社会,这也是一名律师的社会责任。”
十几年前,轰动一时的合肥市法子英杀人案中,无辜的小木匠陆某被法子英残忍杀害。刘静洁为陆某遗孀朱某提供法律援助,成为该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的代理人。
虽然当时刘静洁没能为朱某争取到更多的赔偿款,但她和所里的其他律师纷纷慷慨捐款,并联系媒体号召大家共同捐款,帮朱某度过了最困难时期。
后来,朱某到合肥市一家宾馆当服务员。一段时间后,宾馆借故解雇了她,并以她是农村户口为由没为其买任何保险,也没有给予相应补偿。
刘静洁得知后,遂帮朱某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来,用人单位同意给朱某补办养老保险,并补发加班费和补偿金7000元。
现在,朱某俨然把刘静洁当成了大姐,许多生活上的事情也会找她。2013年,朱某的孩子上技术学校。刘静洁不仅积极为孩子联系学校,购买生活用品,还向学校领导反映了他家情况,为孩子争取全额奖学金和最高额补助。
多年来,刘静洁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助学、扶贫、救灾捐款、义务送法进监狱等社会公益活动中,在她看来,“公益不仅是出现灾难时伸出援手,还应是我们的生活态度”。
力争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目前,已到退休年龄的刘静洁,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法律顾问、社会公益和扶持年轻律师身上。
作为安徽众城高昕律师事务所的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高级合伙人,刘静洁时时刻刻用行动影响着全体党员。
律所的青年律师张华胜说:“她是位令人尊敬的老律师,那种对工作兢兢业业的态度让我十分佩服。”
张华胜的佩服源自刘静洁办理的一起贩毒案。2003年,刘静洁所在律所接到一个贩毒案,她代理的被告人被列为第一被告人,面临被判处死刑。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该被告人主动交代,并帮助公安人员抓到了上线。
刘静洁认为,该情节可作为重大立功情节从轻处罚,可该情节没有出现在卷宗里。后来,刘静洁据理力争,并多次到公安局协调,最终公安局出具了客观公正的侦办材料,法官也采纳了律师意见,判处该被告人有期徒刑15年。
因爱岗敬业,积极、维护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刘静洁被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政府和人民信赖的律师
——记法律援助志愿者任向东
4年前,一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报名表,让安徽省宿州市律师任向东,暂时放弃安定的工作,来到离家1500多公里的黔东南山区贵州省施秉县。在这里,一扎就是4年。
援助施秉,做老百姓的知心人
任向东,就职于安徽云飞律师事务所。
2010年7月经过层层选拔,任向东成为安徽省第二批“1+1”法律援助行动志愿者,前往贵州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工作。
初到施秉县,任向东因水土不服吃了不少苦头,但得知该县没有一名专职律师时,他坚定了信念:再难也要坚持。
任向东刚到任不久,当地甘溪乡两个小孩因在提灌站玩耍,不慎触电被严重烧伤。经鉴定,两人分别构成2级伤残和3级伤残。他及时向其提供法律援助,最终法院做出了责任单位赔偿192万余元的判决,创造了施秉县目前个案赔偿金额最高纪录。
在帮助两个清贫家庭通过法律手段索赔外,任向东还积极鼓励失去双臂的小杨重新开始生活,练习游泳等。
在任向东的帮助和鼓励下,目前,小杨已成为贵州省残疾人游泳队的一员,还在许多比赛中获得了大奖。采访当天,任向东告诉记者,“小杨可能还有机会参加残奥会。”
在施秉县,类似的事情,任向东经历了很多。当地很多老乡,为了感谢他,常常走上几十里山路给他送特产。
因此,每每回忆在施秉县的日子,任向东总是说:“我在这里收获的是与赚钱截然不同的喜悦和满足。”
融入施秉,成为政府法律护航者
由于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表现突出,2010年10月,任向东被施秉县人民政府聘为法律顾问,协助政府处理了大量上访案件、群体性纠纷,还多次为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把法律关。
2012年8月,施秉县马溪乡村民因在三县交界的佛顶山风景区立碑,与石阡县村民产生纠纷,部分群众情绪激动。任向东立即挺身而出,立足法律,结合现状,耐心向村民们讲解,让村民意识到立碑行为违反了《风景名胜区条例》的相关法律规定。后来,群众不但情绪稳定了,而且主动拆除了石碑。
目前,任向东在施秉县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25件,接待咨询4200多人次,处理群体性纠纷和重大信访案件3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现在,当地很多老百姓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都会找任向东代理。施秉县政府,在许多重大决策、大型招商引资项目中,也都征询任向东的法律意见。
积极投身法律援助工作,帮老百姓排忧解难,帮政府维稳保平安,任向东连续3年被司法部评为“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优秀律师,2011年9月,被安徽省司法厅授予个人二等功,2012年7月,被司法部评为2009—2012年度中国十大优秀法律援助志愿者,2013年1月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优秀服务标兵。
说到今后的打算,他告诉记者:“我还想再报一年,因为等到明年,施秉就有真正的职业律师了,我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赵德宏:“小”律师的“精品观”
在压力中维护法律尊严
其实,执业10多年,赵德宏办理过近千件案件,其中不乏涉黑案件、职务犯罪案件。
“三李”黑社会组织案,被列为淮北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涉黑案件,共有35名被告人被起诉。“黑老大”李云华因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等9项罪名被指控。
作为李云华的辩护律师,赵德宏曾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该案案情特别复杂,卷宗摞起来有半米高,赵德宏仅看卷宗就耗费了半个月时间。
在庭审阶段,赵德宏本着尊重事实、尊重法律的职业操守,不为社会舆论所影响,有理有据地提出辩护意见,出色地完成了辩护任务。
2009年12月16日,“三李”特大涉黑案在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终审判决,被告人李云华被判处死缓,判决书多达118页。当事人和司法机关均对赵德宏的辩护给了较高评价。
在回忆当时的庭审时,赵德宏说,“第三天闭庭时已是凌晨,同伴们叫我一块去吃夜宵,我累得只想睡觉。”
于细微处精益求精
在赵德宏眼里,案子没有大小之分,都需要精益求精,他说:“一个律师,如果业务水平放在第二位,那么敬业精神放在第一位。”
在代理过的近千件案子中,有一起刑事自诉案件,至今让赵德宏印象深刻。2007年,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展某因琐事与赵某发生争执,双方互相推搡中都被推倒在地。随后,展某以故意伤害致其轻伤为由向濉溪县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最终法院一审判处赵某有期徒刑六个月。
赵德宏作为赵某的二审辩护律师,发现一审中各项证据混乱,并不能证明赵某之罪。经过调查,赵德宏发现,展某在医院住院时,并没有在急救中心和放射科登记,也没有任何治疗费用记录。
随后,展某提供给公安机关鉴定其伤情属轻伤的X光片也引起了赵德宏的怀疑,他依照X光片上的标号,找遍了淮北各大医院,最终在淮北市骨伤医院找到了该光片的存档,证实是展某在案发前拍摄的。
而另一X光片,也是展某之前在镇江某医院进行小腿延长术时拍摄的。赵德宏经过大量的调查取证,证实展某受伤与赵某无关。最终,濉溪县人民法院宣告赵某无罪,并给予了国家赔偿。而展某也因诬告陷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积极发挥律师社会价值
除了办案,赵德宏也积极发挥律师的社会价值。近年来,他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充分发挥律师维护社会稳定、为政府分忧解难的职能作用,被淮北市司法局安排担任淮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接待群众来访的陪访律师,陪同市领导参与接访,先后协助政府处理了一系列上访事件。
同时,赵德宏还多次参与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障对象、被拆迁户等提供咨询。
在淮北市武警支队开展法律服务进警营活动中,他积极解答涉及军地两方面的法律问题;在安徽省劳改局白湖分局、淮北市第二看守所开展法律服务进监所等活动中,他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为服刑人员讲述犯罪行为的危害性,解答减刑、假释所需条件和程序等问题,帮助他们认罪服法、安心改造,早日回归社会。
通过这些点滴工作,赵德宏不断融入国家推进法治社会进程的洪流中,也在不断发挥律师在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中的作用。
稿件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