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媒体一直持续关注“垃圾短信”问题。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亚林说,每一条垃圾短信背后,都有一条利益链。只是,人人都不堪其扰,利益获得方却一直得不到相应约束。
垃圾短信运营商难辞其咎
就在2015年12月23日,有媒体曾报道由安徽省情研究会、安徽社会发展调查研究中心公布的第三届“安徽省十大服务行业居民满意度调查”,其中通讯业排名倒数第一。重要原因就是诈骗信息泛滥成灾,骚扰电话、垃圾短信、泄露客户资料的问题特别严重。
王亚林说,手机短信被称为“阅读率100%”、“最具影响力的新型广告平台”,成了企业经营者的首选。垃圾短信背后的利益链,发布者、制造者、发信卡出售者都是受益人,运营商更是受益者。“垃圾短信如此猖狂,除了伪基站在作怪,大部分垃圾短信还是通过各大运营商的短信通道被用户接收,因此在治理垃圾短信方面,监管不严的运营商可以说难辞其咎。”
发垃圾短信应列入黑名单
王亚林建议,运营商、网络管理公司要加强自身管理,明确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相互协调,共同监督。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技术上关闭垃圾短信接口、完全实现实名制入网,将发送垃圾短信的单位和人员列入黑名单,禁止其办理业务。手机网络运营商应和互联网运营商一样,设立“黑名单系统”,当手机机主将某端口发往“黑名单”后,运营商应屏蔽该端口向举报手机发送信息;当某黑名单被多次举报后,手机运营商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该端口进行调查和处罚。
同时,通讯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运营商的惩处力度。“垃圾短信满天飞,运营商们睁只眼闭只眼是因为可从中获利。只有加大惩处,让运营商的发送成本高于获利,他们自然会想办法杜绝垃圾短信扰民。”王亚林建议,对私自贩卖公民个人信息、违法发布短信广告的行为人,手机运营商应会同公安、工商部门查处。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